1963年敬請關注!
簡介:<p>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集體創(chuàng)作并演出<br/> 編 導 組:牛 暢 佟承杰 朱正本 張士燮 姚學誠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<br/> 導 演:華 純<br/> 攝 影:薛伯青<br/> 錄 音:郭大震<br/> 化 妝:李洪泉<br/> 美 工:劉競生 張敦仁<br/> 剪 輯:陳國強<br/> 助理導演:張 一<br/> 特技設計:佟翔天 馬勛超<br/> 特技攝影:鐘 岳<br/> 解 說:白景晟<br/> 制片主任:江亞光<br/> 主要演員:秦萬檀 孟兆祥 羅棠因 羅棣因 宋世珍 魯藝顯 蘇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劉治普 張 毅 高國棟 李 光 陳小曼<br/> 獨 唱:馬玉濤 (特邀) 秦萬檀 潘天惠<br/> 演 唱: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團合唱隊 總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團合唱隊合唱隊<br/> 演 奏: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團<br/> 樂隊 指 揮:王世儒<br/> 曲目:<br/> 01.國際歌<br/> 02.工友農(nóng)友鬧革命<br/> 03.西江月井崗山<br/> 04.毛主席領兵上了山<br/> 05.送郎當紅軍<br/> 06.當兵就要當紅軍<br/> 07.黃洋界<br/> 08.八月桂花遍地開<br/> 09.一桿紅旗紅遍天<br/> 10.蘇維埃歌<br/> 11.告別老鄉(xiāng)<br/> 12.十送紅軍<br/> 13.北上紅軍要出發(fā)<br/> 14.盼紅軍回故鄉(xiāng)<br/> 15.紅軍不忘老故鄉(xiāng)<br/> 16.會天亮<br/> 17.婁山關<br/> 18.杯杯美酒送紅軍<br/> 19.三大紀律,八項注意<br/> 20.十八勇士飛奪瀘定橋<br/> 21.翻雪山<br/> 22.越草地<br/> 23.長征<br/> 24.我們是鐵紅軍<br/> 25.松花江上<br/> 26.勿忘九一八<br/> 27.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打東洋<br/> 28.抗日軍政大學校歌<br/> 29.義勇軍進行曲<br/> 30.八路軍軍歌<br/> 31.大刀進行曲<br/> 32.到敵人后方去<br/> 33.新四軍軍歌<br/> 34.我們在太行山上<br/> 35.游擊隊之歌<br/> 36.延安頌<br/> 37.咱們領袖毛澤東<br/> 38.南泥灣<br/> 9.紅旗滿天漂<br/> 40.東方紅<br/> 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經(jīng)過 1960年,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率領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朝鮮,同行的還有空軍司令員劉亞樓.訪朝期間,朝鮮方面為他們演出了一場名為《三千里江山》的大型歌舞.演出的氣勢非常宏大,其中,大多數(shù)曲目是由戰(zhàn)爭年代的歌舞改編加工而成的. 這場大型歌舞給羅、劉留下很深的印象.回國途中經(jīng)過沈陽,沈陽軍區(qū)為他們舉辦了一場招待晚會,演出了四首革命歷史歌曲.劉亞樓看演出時,一個念頭在他心中油然而生.他想,在長期的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里,我們根據(jù)地和解放區(qū)流傳著一大批深受廣大軍民喜愛的革命歌曲,這些歌曲在群眾中很有影響,有的一直傳唱至今.當時正趕上三年經(jīng)濟困難時期,迫切需要用充滿革命激情的文藝作品去教育人民、鼓舞人民.不久,劉亞樓在杭州開會,見到了空政文工團總團副團長張雙虎,劉亞樓對張雙虎說:“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沒有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爭,對中國革命歷史懂得不多,應該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傳統(tǒng)教育.前不久,沈陽軍區(qū)唱了四首歌,你們空政文工團也應該唱幾首.” 空政文工團經(jīng)過研究,決定由總團副團長牛暢負責這項工作. 在組織創(chuàng)作人員討論時,有人問道:“劉司令員怎么想起來讓我們唱革命歷史歌曲?”牛暢說:“聽說在朝鮮訪問時他看過一個大型歌舞.”這時舞蹈編劇佟承杰也說:“總政歌舞團去了,他們在朝鮮也看過這個大型歌舞.”于是,牛暢馬上派人去總政歌舞團,要來了那場大型歌舞的中文節(jié)目單.節(jié)目單的總題目是:音樂舞蹈史詩《三千里江山》,內(nèi)容既有歌也有舞,歌舞結(jié)合. 空政文工團的詞作家張士燮仔細看了節(jié)目單后想起了一件事,他問牛暢:“我記得你在太行山時不是搞過一個大型活報劇嗎?我看這個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個活報劇差不多.” 之后,牛暢回憶了當年搞活報劇的一些情況,經(jīng)過多次討論,創(chuàng)作人員逐漸統(tǒng)一了思想.最后,大家一致認為:創(chuàng)作一臺以革命歷史歌曲為主要內(nèi)容的大型歌舞.<br/> 1960年,空政文工團決定派張士燮、朱正本、姚學誠、陳杰等詞曲作家,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歷史歌曲,并指定由張士燮擔任文學編輯. 在羅霄山脈剛剛披上嫩綠新裝的時節(jié),張士燮等人來到井岡山.他們踏遍了吉安、永新、安福等縣的山山水水.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紅軍那里,他們了解反“圍剿”斗爭的情況. 井岡山遠近聞名的“賴媽媽”賴秀發(fā),天生一副好嗓子,從小就愛唱歌,參加紅軍后又當上了宣傳隊員.張士燮等人找到她時,她的歌喉,還是像當年那樣嘹亮動人,她激動地當場唱起了《送郎當紅軍》. 當時,張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趕上了江西省民間文藝會演.吉安專區(qū)的代表演唱了一首《送紅軍》.這首歌的曲調(diào)非常口語化,純粹是當?shù)貏趧尤嗣裨趧谧骱托菹r哼唱出來的.唱詞中摻雜了不少地方方言,加之旋律婉轉(zhuǎn)優(yōu)美,充分抒發(fā)了蘇區(qū)群眾送別紅軍時如泣如訴、欲言又止的真摯情感:“一送(里格)紅軍(介支個)下了山,秋風(里格)細雨(介支個)纏綿綿.山上(里格)野鹿聲聲哀號,樹樹(里格)梧桐葉呀葉飄完.問一聲親人紅軍啊,幾時(里格)人馬(介支個)再回山……”聽到這歌聲,張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內(nèi)心的沖動,拿起本子記下來并連夜整理,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《十送紅軍》. 回到北京,張士燮等人又拜訪了原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的夫人王長德.老人聽說是征集革命歷史歌曲,非常高興,當時就唱起了《八月桂花遍地開》:“八月桂花遍地開,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.張燈又結(jié)彩呀嗨,張燈又結(jié)彩呀嗨,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……”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歷史歌曲外,他們還把在1959年全軍第2屆文藝會演中的《葵花舞》、《飛奪瀘定橋》和反映紅軍過草地的雙人舞《艱苦歲月》進行了加工整理. 劇本成型后,空政文工團將它暫定名為《光輝的歷程》,并將劇本送給了劉亞樓. 有一天,羅瑞卿從空政文工團的一位女演員那里了解到,他們正在排練一個300人的大型歌舞.那位女演員解釋說:“聽劉司令員說您和他在朝鮮看了一個大型歌舞,他回來后讓我們搞的.”羅瑞卿說,“人家有3000人,你們才300人,我看你們別搞了!” 這事馬上報告給了劉亞樓,劉亞樓聽后生氣地說:“我讓你們唱歷史歌曲,你們怎么搞了個大型歌舞?是誰讓你們搞的?你們懂得什么是光輝的歷程?” 這時,空政文工團的同志也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議論,但大家還是憋著一股勁加班加點地排練著.<br/> 1961年“八一”建軍節(jié)前夕,《人民日報》等幾個主要報紙都刊登了《光輝的歷程》即將公演的海報和消息. 當時,劉亞樓在長春,他從報紙上看到消息后,馬上給空軍政治部主任王輝球打電話:“怎么又叫《光輝的歷程》,還上了報紙了?” 王輝球主任在排練時連續(xù)看了一個星期,他認為這部作品絕對沒有問題.但現(xiàn)在劉司令員追查下來了,也不能無動于衷.于是,他帶著文工團的幾個同志去向劉亞樓作檢討. 劉亞樓說:“你們不要給我作檢討,你們?nèi)ソo羅總長作檢討吧,連羅總長的話你們也不聽,你們向我檢討什么!” 從劉亞樓家里出來,大家沉默不語.這時牛暢說:“我們搞的實際上是個表演唱,我看改個名字,干脆就叫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吧.”<br/> 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首次演出,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,觀眾達2萬多人,以后又進行了幾場招待演出.周恩來、葉劍英、聶榮臻、林彪、羅榮桓、羅瑞卿等領導先后觀看了演出. 對這部作品,觀眾的反響十分熱烈,尤其是親身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爭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贊不絕口.首都各大報紙紛紛刊登了劇照和曲譜,并發(fā)表評論,稱之為“革命歷史的頌歌”,“激動人心、親切感人”、“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”. 羅瑞卿看完演出后,上臺和演員們合影留念,他對大家說:“你們亂給我講嘛!什么歌舞,這明明是歌劇嘛!” 劉亞樓看完演出后高興地說:“改得挺好嘛!我叫你們唱歌,你們舉一反三,這樣做就對了!有幾個演員表演得很好.希望你們進一步加工修改.我們空軍的全體常委請你們吃飯,祝賀演出成功.” 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共9場16景,演唱了46首歌曲.其中包括《秋收暴動歌》、《八月桂花遍地開》、《三大紀律、八項注意》、《會師歌》、《義勇軍進行曲》、《松花江上》、《抗日軍政大學校歌》、《到敵人后方去》、《大刀進行曲》、《游擊隊之歌》、《南泥灣》等等.在藝術表現(xiàn)上,有合唱、有詩朗誦,有人物、有情節(jié),有舞蹈、有演唱,每場都有主題并用朗誦詞加以串聯(lián).當時在國內(nèi)舞臺上還沒有“音樂舞蹈史詩”這一概念,究竟叫什么,在當時的首都文藝界曾引起了一番爭論. 1962年5月26日,葉劍英、聶榮臻、林彪三位元帥在空軍司令員劉亞樓、政委吳法憲的陪同下,觀看了演出. 應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請,空政文工團不久去了上海,在上海市人委大禮堂演出了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,演出歷時一個多月,觀眾達7.2萬多人.這一年,上海市的文藝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團的思路,創(chuàng)作出了一部規(guī)模更大的節(jié)目,定名為《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》.這部作品對中國的歌舞表演藝術產(chǎn)生了積極的影響.<br/> 時間進入1964年,周恩來在看過空政文工團的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和上海的《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》之后,便產(chǎn)生了一個想法,要創(chuàng)作一部以歌舞為主的大型文藝節(jié)目,向1964年國慶節(jié)獻禮.這樣,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的創(chuàng)作排演便提上了國務院的議事日程. 1964年6月,張士燮等人正在創(chuàng)作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的第二部,這時,他們突然接到緊急通知,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的創(chuàng)作. 《東方紅》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務院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巍峙擔任,副組長是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陳亞丁.領導小組成員還有時樂碕、胡國光、李偉等.下分文學組、音樂組、舞蹈組、舞美設計組.組長分別由魏風、喬羽、徐懷中、張士燮、任紅舉等同志擔任. 1962年初,總政文化部副部長李偉對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的名稱提出修改意見,他認為,該劇以大合唱《東方紅》和葵花舞作結(jié)尾,因此,名稱最好定為《東方紅》.李偉的這個建議很快就報給了周總理并最終得到批準.于是定名為: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.<br/> 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是一部劃時代的藝術巨作,其創(chuàng)作隊伍和演員的陣容都非常強大.演員以駐京各大文藝團體為主,同時抽調(diào)了南京軍區(qū)、濟南軍區(qū)文工團等單位的演員,共3000多人,僅合唱隊就有1000多人. 在《東方紅》的序幕《葵花向太陽》后,共有8場,一直演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.當年,毛澤東主席看過以后,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長,演到新中國誕生就可以了.根據(jù)毛主席指示,刪去了第七、第八兩場.1965年,又將它拍成了彩色藝術片,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場. 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演出結(jié)束后,周總理在總結(jié)會上對空政文工團所付出的貢獻和辛勤勞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.他一再提到,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是在《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》和《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》這兩個歌舞的基礎上創(chuàng)作排演出來的.</p>…